在刚刚落幕的2023年全国攀岩锦标赛上,年轻选手李明以惊人的表现摘得男子难度赛冠军,成为本届赛事最大黑马,这场在贵州遵义举行的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顶尖攀岩高手,他们在人工岩壁上展开激烈角逐,展现了攀岩运动的独特魅力与竞技水平。
新星崛起,刷新纪录
21岁的李明来自山东队,此前并未进入大众视野,但他在决赛中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征服了高达15米的岩壁路线,这条路线由国际定线员设计,包含多个高难度动态跳跃和狭窄岩点,但李明凭借出色的指力、核心稳定性及冷静的判断力,成为全场唯一一名完攀选手,他的夺冠成绩比第二名快了近1分钟,创造了该项赛事近年来的最佳纪录。
“攀岩不仅是体能的比拼,更是心理的较量。”李明赛后表示,“每一次抓握都需要百分百的专注,而最后的冲刺段完全靠意志力支撑。”他的教练张伟透露,李明每天训练超过6小时,尤其注重指力和柔韧性的专项提升,这次胜利是长期科学训练的成果。
女子组竞争激烈,老将新人同台竞技
女子组比赛中,卫冕冠军王婷与18岁新秀陈小雨的对抗成为焦点,王婷以微弱优势险胜,实现三连冠,陈小雨虽屈居亚军,但其在速度赛中的爆发力令人印象深刻,被业内誉为“未来之星”。
国际级裁判赵岩点评称:“本届比赛整体水平显著提升,尤其是年轻选手的技术更加全面,动态动作的运用比往届更成熟。”他指出,随着攀岩进入奥运会项目,国内训练体系日趋专业化,后备人才储备充足。
攀岩运动普及加速,青少年成主力军
赛事期间发布的《中国攀岩行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过去五年国内岩馆数量增长逾300%,青少年参与比例占60%以上,中国登山协会秘书长王志强表示:“攀岩已从小众运动转向大众化,尤其在‘双减’政策下,更多学校将攀岩纳入课外活动,既锻炼体能,也培养抗压能力。”
贵州当地一家攀岩俱乐部的负责人刘芳告诉记者,暑期青少年培训班的报名人数较去年翻倍,“家长看重的是攀岩对专注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”,为推广这项运动,多地在公园和商场增设低矮攀岩墙,降低体验门槛。
奥运效应持续,中国选手瞄准巴黎
自攀岩成为东京奥运会正式项目后,中国队在速度赛上屡创佳绩,国家队已启动巴黎奥运周期选拔,本次锦标赛成绩将作为重要参考,主教练周航透露:“我们正加强心理训练和海外交流,尤其在抱石项目上寻求突破。”
国际攀联(IFSC)主席冯斯托克通过视频致辞,肯定了中国对全球攀岩发展的贡献,2024年,国际攀岩世界杯分站赛将首次在成都举行,这被视为中国攀岩走向国际舞台的新里程碑。
挑战与机遇并存
尽管发展迅猛,攀岩仍面临场地不足、专业教练短缺等问题,业内人士呼吁加大岩馆建设补贴力度,并完善运动员职业化保障体系,科技公司开始研发虚拟现实攀岩系统,通过模拟不同岩壁环境辅助训练,未来或将成为新趋势。
夜幕降临,遵义的岩壁上仍有点点灯光——那是赛后加练的选手们,正如这项运动的精神:向上,永不止步。